应用数学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运用 

来源:应用数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5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对于学生的正确态度以及学习习惯养成有着重要作用。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做任何事情都停留在顺时记忆中。开学初,笔者认为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很简单,很容易学。其实不然,学生是刚刚步入校园开始学习生涯,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好动,思维能力弱,很多题型“换汤不换药”,但哪一点讲不到,他们就容易出问题。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如何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是关键。朗朗上口的儿歌能让学生倍感亲切,儿歌里的知识易记、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儿歌活泼、易懂,不仅可以活跃数学课堂教学分为,还能将原本符号性、抽象性强的数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接受。教师利用灵活性的儿歌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教育理念而言,趣味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当代乃至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巧编儿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行为,它是潜意识的表现。人如果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同样,坏的习惯将会毁掉一个人。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正是学生的养成教育阶段,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自编一首儿歌:身放正,脚放平,一尺一拳记在心。每次上课时只要笔者一说:“身放正。”学生就能接着说“脚放平,一尺一拳记在心。”学生在说的同时自然坐好,他们做题目时更加认真。期中小测试时学生不会做试卷,笔者又编了一首小儿歌:做试卷,要记住,按题号,先读题,再做题,做完后,要检查。学生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儿歌培养做题习惯、书写习惯。

二、学习儿歌,促进教师教学

利用儿歌指导学生的思维、想象,促使他们在愉快的认知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增强思维灵活性,使求知成为愉快的事情。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内容的严谨性、抽象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多数学生表示乏味的数学内容使其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有些低年级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如何简单明了地讲解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点,教师需要动一些小脑筋。

例如,“大于号,小于号”。笔者借助儿歌:大于号,小于号,看清开口很重要,开口向左大于号,开口向右小于号,开口向哪儿哪就大,又平又直等于号。学生读得很起劲,一堂课下来,他们把大数、小数分得很清楚而且不容易忘记。

又如,“10的分拆”对于学生学习“二十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帮助,笔者讲完数的分拆后发现学生他们分得的不好。笔者编了一首小儿歌:9、1、9、1好朋友,2、8、2、8手牵手,3、7、3、 7真亲密,6、4、6、4一起走,5、5凑成一双手。学生配着带有节奏感的音乐读儿歌,在欢快的氛围中做对了以下题目:

3+( ) =10

( )+6=10

8+( ) =10

儿歌帮助学生顺利学习“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是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难点,他们识字量不多,一道应用题只能看懂大概意思,不能完全读懂。复习课时,笔者编儿歌:问题当中有“一共”用加法,有“原来”用加法,问题当中“有还剩”用减法。即使学生读不懂全题,但是能认识问题中的关键字,提高了做题速度,还能保证答案质量。

以下是一年级上半学期期终考试易考题型,根据题型特点,笔者编儿歌:

1.数射线时:数射线,看箭头,方向相同用加法,方向相反用减法,看清格子代表几,数数清楚很重要。(为什么说方向不说左右?因为学生有时分不清左右,说方向相同、方向相反直白易懂。)

2.做看图写算式时:方格里面全要数,箭头往里用加法,箭头往外用减法,你要牢牢记住它。

3.写两道加法,两道减法题时:加进来减出去,两道加来两道减,加法交换加数位,减法被减数不变。

这些儿歌只能适合现在的低段学生学习,还不够科学,不够严谨,但是足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新鲜事物,学得扎实,不易忘记。笔者所教的三个班级中每个学生做题时都会在心里默读儿歌,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做题方法。

小学生低年级数学的教学策略必须以小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保障策略最优化。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数学特点,通过儿歌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对于数学内容理解程度,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感,推动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上一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