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

律诗平仄规范的速成教学法及其日常应用下 

来源:应用数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1

平仄练习

为了能够真正掌握这些规则,还要做些练习,先把格律诗的八种平仄谱式一一写出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各有四种谱式,即平起入韵式、平起不入韵式、仄起入韵式、仄起不入韵式。什么叫平起?什么叫仄起?不是第一个字平声叫平起,而是指第一个节拍的节奏点(即第二个字)是平声就叫平起,第一个节奏点是仄声的就叫仄起。“空山新雨后”的“山”是平声,就是平起,“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急”是仄声(古音读入声),就是仄起。所谓“起”嘛,就是起点、开头之意。“起”是指第一个节奏点。所谓入韵和不入韵,就是指第一句用韵与不用韵。第一句押韵的,就叫入韵式,句末字必须是平声;第一句不押韵的呢,就叫不入韵式,句末字必须是仄声。王维的“空山新雨后”不入韵,所以“后”字是仄声,这就是仄起不入韵式。杜甫《登高》诗的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押韵了,这就叫仄起入韵式。刚刚提到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也是仄起不入韵式。

七言平起入韵式,首句的平仄谱写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对不对?不对!哪个字不对?出现了三连平。必须要改一个仄声字,那能不能随便改哪个仄声就可以了呢?不行的,因为平仄平要相间,所以第六个字必须是平声,不能改。那我把最后一个字改了行不行呢?因为这是入韵式的,押的是平声韵,所以第七个字作平声也不能动。那剩下的只能改哪个字啊?只能是改第五个字了,改成“平平仄仄仄平平”,就好了。由此也可见,“一三五不论”是有条件的。一般而言,七言诗里,第一字、第三字,是可以自由的,是可平可仄的。平起入韵式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的平仄是什么,你们自己写。

有一个小窍门,告诉我们怎样写这个平仄谱。先不把每句的七个字都写出来,而是先写出二四六的平仄,一三五是可以不论的嘛。上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第二句的二、四、六,应该是仄、平、仄,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嘛。七是什么呢?我们好像没有专门讲七言诗的第七个字,也没讲五言诗里第五个字的平仄要求。实际上讲了,单句末字须仄,偶句末字须平,针对的就是七言诗的第七个字、五言诗的第五个字,不过是通过押韵和不押韵的规则,把最后一个字给它限定了。那我们就把最后一个字也给它写出来。为了好记,两个字一组,第一、第二字写成平平,第三、第四字写成仄仄。第三句是相粘,相粘就是完全一样,二、四、六、七字的平仄是仄、平、仄、平,全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对不对?哪个地方错了?最后一个字错了?对,第七个字错了,因为第三句是单句,末字必须是仄声,这一改的话,又出现了问题,是不是?又变成三仄尾了,我们又必须改一个字,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下面一句是什么?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什么要讲错误的写法呢?因为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既然是相粘嘛,那就完全照上句写好了,而没考虑单句不用韵、偶句需用韵的要求。这几个要点,在教学之中要特别留意。一定要自己动手写,才记得住,才能检验是否真正掌握了前面说的规则要求。至于后面的第五句、第六句、第七句和第八句,依此类推。

我们再来写一个七言仄起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对不对?不对。这是平起式。七言仄起不入韵式,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大家动动手,看你写得对不对?

这个练习的时间,各位今后要是教学的话,可以根据课时的长短自由掌握。可长可短,可以十分钟,也可以二十分钟。实际教学中,最好请同学上来在黑板上演示,至少要写出四种谱式,最好是找写错的同学上来演示,有错误,才好提醒大家注意。写这个谱有什么用呢?它可以检验你写的律诗是不是合乎平仄,不用给老师看,自己按照这个平仄谱核对就知道符不符合平仄了。我们刚开始写诗的时候,常常是顾头难顾脚,有时候顾了意思,就顾不了平仄,有时顾了押韵呢,又忘了对仗,顾了对仗,又忘了平仄。所以,写出一首诗后,要不断地去调整、修改。

第二种练习,是判断正误。所谓正误,是按照常体来判断。这里有两首诗,大家也是很熟悉的。一首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上一篇:微课在儿童文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