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
一.前言
2012年,各种“微课”的制作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微课”迅速爆红,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投入了研究,研究文献逐年递增,相关网站相继建立。始于2012年12月终于2013年8月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使得“微课热”在高校兴起。当时全国参赛高校1600多所,参赛选手多名,参赛微课作品总数超过件,作品类型丰富多样,辐射面广。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据笔者观察和调查,微课在我们的课堂上鲜有出现,作为我们最庞大的使用者——学生,他们更是少有接触。微课给人的感觉是流于形式,止于比赛,它变成了小摆件,需要的时候就拿它去参展,不需要的时候一点存在感也没有。很明显,微课并没有落到实处。
微课作为新鲜事物,肯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微课内容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目标明确,使用灵活……优点多多,而儿童文学这一门学科本来就充满灵性,我们使用的课本是徐小泓、张军强、余思远主编的《儿童文学》,微课操作的空间很大。借用微课这一手段,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一词最早是在2008年秋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2011年胡铁生的《“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引起了国内对微课的关注,其后各种“微课”的制作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二)微课的特点
1.短小。微课之“微”,取其细小之义,虽不如当初戴维.彭罗斯提出时的60秒课程那么短,但与一节45分钟的课相比仍为“短”,微课的教学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一般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与一节课相比,微课主题小内容小资源容量小,一般一个微课对应一个知识点。这样可以减轻学习者的畏难情绪。
2.精悍。微课虽短小却精悍——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设计、制作非常精巧,知识内涵不小,对应的基本上是重点或难点或疑点或考点,是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精准、细致讲述,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针对性极强,能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好。
3.直观生动。跟一节课的ppt相比,它呈现的方式更生动有趣,经常使用图片或视频,对已经产生审美疲劳的、喜欢新鲜的学生而言更有吸引力。
三.微课在《儿童文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制作《儿童文学》微课的原则
除具备以上特点外,微课制作还应具备以下原则:
1.心中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制作微课?制作给谁看?毫无疑问,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所以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我们的学生《儿童文学》这门课程上学习层次如何?选择什么知识点来制作的微课才是他们需要的?用怎样的方式制作微课才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所以制作微课时需要考虑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共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差异,实现真正的“生本”课堂。
2.命中知识点来制作。教师对教材要有宏观与微观的认识,在制作微课时要有周密的考虑,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清楚呈现的方式。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那跟平常上课的PPT没两样了,没必要为微课而做微课。譬如在学习儿童文学的功能时,就没必要每一种功能都做个微课或者是没必要每个功能都按同样的方式来做微课。
3.趣味性。制作的微课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就如同瞎子点灯白费劲了。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制作的微课就要有足够的魅力。这就意味着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要增加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趣味元素。微课画面微课情景 新颖别致有吸引力让知识变得灵动让学习变得有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保持着兴趣盎然的状态,这样我们制作的微课才能“可持续发展”,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4.结构要合理,语言要简洁。微课虽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应该包括三个环节: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课堂总结。而由于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的时间就显得尤其宝贵!所以,入题必须迅速,切勿拖泥带水,浪费了讲解部分的宝贵时间,中间的知识点讲授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结束语干脆利落,提纲挈领。如讲“制造意外”的创编技巧时,我的导入语是这样了:故事要引人入胜,关键看情节,让情节跌宕起伏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分享的是:制造意外。
上一篇: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对照手法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